周日(24日)是新一屆區議會選舉投票日。相比以往,今屆區選瀰漫着一股 「黑色恐怖」 ,暴力程度日漸升級,建制派候選人和義工飽受恐嚇及滋擾。
然而,越大的打壓只會激發出越大的無懼聲音。面對 「黑色恐怖」 的施壓,選民不要被暴力嚇到,應該勇敢地走出來,在周日用選票向肆虐了五個月的暴力大聲說 「不」。
選區議員三大標準
1│往績
區選不是選幾個月,而是選四年以至更長的表現。因此,選民應該留意候選人有無堅實的往績和地區工作,包括一直花大量時間落區服務選民,而不是投票給為了撈取政治利益而 「空降」的候選人。這些人往往是選前聲稱全心服務街坊,當選後無影無蹤,無心地區工作。
2│能力
區議會需要的不是 「抗爭人才」,而是有心有力服務街坊、做實事的地區工作者。選民投票時,應留意候選人有無就市民大眾關心的社會民生議題提出改善的切實政綱,並且警惕那些喜歡叫嚷民主自由等空洞口號,以及提出不接地氣的政綱的候選人。
3│正氣
持續五個多月的動亂已對社會造成巨大破壞。不論任何派別的選民,都不希望見到暴力衝突無日無之,不希望見到香港不斷被破壞。選民應該投票選出明確反暴力、護法治、保民生的候選人,讓社會盡快恢復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