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受助到助人 李東江「回歸」黃大仙

黃大仙區議員李東江在黃大仙出生,直至長大後才離開。再回到當區工作,對他而言某種程度是一次 「回歸」 ─ 「返工像返屋企,人情味好濃。」

深受杜葉錫恩影響

回憶童年,李東江一家人住在公屋,經濟條件並不樂觀。每陷困頓之際,就有不少人和機構幫助。記者問李東江是否還記得幫助他家的人,他寫下了一個名字:杜葉錫恩(前市政局議員)。

「當時我年紀小,很無助,她對我的影響很大。」李東江說,幫助他人很重要,不僅是在經濟、心理層面,也可能改變一個人的成長。他便是其中之一。

後來李東江回到黃大仙區工作,透過一點點努力改變地區設施、解決街坊生活問題,從中收穫很大的滿足感。

關注認知障礙群體

在全港公共屋邨中,黃大仙下邨的高齡化情況較為嚴重,認知障礙症等長者常見疾病患者亦不在少數。

據醫管局2017年數字,全港約有5%至8%長者患該病,80歲以上的患病率則估計達20%至30%。而隨着人口老化,有分析指未來20年香港認知障礙症患者將會超過24萬。

李東江慨嘆,社區對認知障礙症認知不足,「許多長者患上認知障礙症後,可能表面看不出什麼,但性情大變。街坊若了解不夠,時常會引起不必要的爭執。」同時,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親屬,精神緊繃,也需要得到包容與理解。

近月,李東江就組織了逾300人的認知障礙義工,在接受社會福利署的培訓課程後回到社區服務。他理想中的社區強調 「全人概念」:看重社區生活的舒適度。關懷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照顧者,令其感到 「舒適、安慰」,並減少區內的摩擦,恰好符合他的社區理念。

李東江憶述,有長者患上認知障礙症後,忘記自己的姓名、聯絡方式和家庭住址,走失後被警察帶回警署, 「長者身上帶了我的卡片,於是警察聯絡到我,我再送他回家。」李東江在助人之中獲得滿足感外,也覺得長者就像 「屋企人一樣。」

0412QC002_.jpg
▲舉辦認知友善好友分享會

黃大仙街坊向暴力說「不」

這兩個月以來,社會氣氛緊張,由修例引發的示威活動不斷且逐漸演變成暴力衝突。民居聚集的黃大仙是屢受衝擊的地區之一。

8月3日晚,李東江一夜無眠。大批示威者在旺角遊行結束後,轉往黃大仙警署外集結。防暴警察出動並驅散示威者,示威者四散從主幹道跑往屋邨內躲避, 「他們在屋邨樓下假扮居民,踢門要求進入。」李東江指,不少居民感到驚恐和被欺凌。

令他感到不解與憤怒的是,區內的黃大仙天主教小學不理居民受驚,公然向示威者開放,讓他們入內休息、換衫,躲避催淚彈和警方拘捕。他認為,教育團體更應該帶頭拒絕所有暴力。

當晚,黃大仙紀律部隊宿舍亦遭到示威者包圍和暴力衝擊,投擲大量磚頭,石塊、鐵枝等,砸碎玻璃,甚至在宿舍外試圖縱火。李東江不斷在WhatsApp收到宿舍內的住戶發來求助訊息,但身在 「圍城」之外的他卻無能為力,那種感覺很差, 「好低落,好難受,他們束手無策就好像任人宰割。」

「黃大仙所有的居民都向暴力說不。」李東江說,居民感到很無奈和冤枉, 「為什麼是我?我有什麼得罪你?」不論有什麼訴求,都不應訴諸暴力,更應遠離民居。

0412QC007_.jpg
▲李東江表示,8月3日晚,有示威者偽裝居民,在屋邨樓下踢門要求入內,令居民受驚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Kowloon Post 龍週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