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壁堅:學校教育需教導分辨資訊的真偽

近來香港社會就逃犯條例所引發的爭議愈演愈烈,每天也有不少訊息和報道充斥各大社交網絡和媒體,令人眼花繚亂。事實上,不少報道和訊息往往是虛假的,例如在警察總部曾有一位同工希望接受救護員治療,但示威者卻阻止救護員進入。事後示威者透過網上組合截圖,反駁曾阻止救護員進入的指控,但該些組合截圖卻沒有標示時間,而事實上這些圖片的時間相距一小時以上,根本就是虛假的訊息。

可惜的是,一些青年、學生看過這些圖片後,誤信示威者的解說,轉移批評警方說謊。這件事說明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教導學生分辨資訊的真偽。如果一個學生在學校的教育中未能學懂如何分辨訊息的真偽,又或以批判的方式檢視資訊的真偽,就很容易被一些有心人誤導,牽動負面情緒,從而作出不恰當的行為。

通識教育作為明辨是非、強調正反立論的時事學科,理應肩負教育學生分辨資訊真偽的使命。但是,現行的通識教育並未能彰顯這精神。在通識教育的考試中,學生必須將題目所提供的資料照單全收,例如在卷一中,基本上都是以運用資料為主,而不會評論題目所提供的資料是否正確、是否能反映事實;而在卷二中,所提供的資料更只是輔助,甚或不會使用。考試如此,教師只能跟從這原則進行教學。未能分辨資料真偽,青年人又如何在資訊氾濫的時代作獨立思考?

吳壁堅: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理事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