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號晚上,藍田平田邨一名男童疑在寓所沉迷玩手機,與父母發生爭執,其間情緒激動,持生果刀揚言自殘。警員及消防員及後趕至大廈地下截獲男童,勸服他送院檢查,事件才告一段落。
不過,以上只是近年子女與父母衝突日增的冰山一角。根據明愛向晴軒的調查發現,本港父母及成年子女兩代間出現爭執情況非常普遍,分別有37%受訪父母及30%受訪子女每周會與對方衝突一次。到底父母與子女之間應該如何相處?
1 增加互動相處時間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家長要善於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親子溝通環境,增加與子女互動相處的時間。只有長時間與子女交流,了解孩子學習、人際交往、興趣愛好、活動情況,才能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
2 相互尊重體諒
相互尊重、耐心傾聽是家庭有效溝通的基本原則。家長要減少發泄和責罵等溝通方式。子女也應該尊重父母,並自我約束,珍惜父母所給予的自由和權利;同時亦應體諒父母工作辛勞,了解父母背後的用心。
3 建立 「親子平等」教育觀念
親子之間的關係並不是附屬關係,而是人格平等的關係。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處理問題及分析判斷的能力,應有意識地放棄權威的方式,改以理喻的方式,即施之以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教導子女,對孩子愛而不溺、嚴而不苛,關心但不干涉。
4 講究懲罰藝術
青少年易衝動,犯錯在所難免。當子女犯錯誤的時候,如果只是單純地指責批評子女,既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同時也會影響親子關係。因此,父母批評指正要講究方法,注意場合,這樣才能既不傷孩子的自尊心,又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過失而感到內疚,從而發自內心地想改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