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美食天堂,進口或本土農耕的食材均屬高質量,無論出去用膳或是烹調住家菜,均能成為桌上佳餚;豐盛的盛宴或家宴背後,總會有剩餘的食物; 此外, 餐廳在處理蔬菜、肉類或麵包時,或因賣相美觀關係把部分肉類和蔬菜的頭尾邊陲及麵包皮削掉,難免造成浪費,其實這些食物的品質、口感和營養價值相若,可更好的運用。
部分酒店餐飲部或會把快將到期的食品列作廚餘,也有聽聞個別酒店會把這類廚餘,連同為自助餐顧客額外準備而乾淨衛生的食品供員工享用,或轉贈有需要的社區人士,這是功德無量,從資源分配角度,既減少造成浪費,也成功作出配對,讓他人受惠。
筆者很多時候在餐廳用膳,以身作則及鼓勵朋友外攜吃不完的食物,作翌日的早餐或午餐盒;現時,香港也有回收公司為餐飲機構回收廚餘,或經特別處理後用作堆肥,或被分類後用作製造魚糧等用途,化廢為寶。從另一角度,部分烹調前的廚餘,其實也可以製作佳餚,如因賣相而切去的肉類,可以用作煮湯或做肉丸;三文治的四邊可用作凱撒沙律的配料;依然可口,佳餚可與他人分享,增進情誼,珍惜糧食,是環保、是積福,也減少固體垃圾,是對社會的一份責任。
最有效減少廚餘的方法,當然是從源頭着手,在購買食物時,作明智理性選擇,也要留意到期日期,烹調時,也要按人數調整分量,減少浪費。
朱家健: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