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做好孝心教育

「孝」 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都會忽略孝心教育,以致孩子不懂得體諒父母,甚至成為家裏的 「刁蠻公主」 或 「小皇帝」 。其實孝心和學業一樣,都是不可或缺的。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四點,做好子女的孝心教育。

重 視 孝 道

不少家長把子女的學業放在首要位置,例如孩子做功課時聽到家長咳嗽,他貼心地為家長奉上一杯溫水,這時有些家長叫他 「專心做功課」;又如孩子問家長想要什麼生日禮物時,家長回應說 「你認真讀書就是給我最好禮物」。這些做法都極不理想,容易令孩子誤以為只要顧及學業就行,孝順並不重要。因此,家長們應對子女孝順的行為及時給予肯定和讚許。

以 身 作 則

要讓子女懂得孝順,家長必須要尊重長輩。如果家長不尊重長輩,或在背後教唆孩子不要聽長者的話,會令孩子認為不尊重長輩是正確的。所以家長們應做好榜樣,平時要尊重長者的生活習慣,細心照料他們,家中的事情亦應徵求老人的意見。如果家中沒有長者,家長可以多跟子女參加關愛長者的活動,與孩子一起關心、照料長者。

敬 重 長 輩

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應教會孩子尊重他人。如果孩子不理解,甚至嫌棄長者的一些行為,家長應立即糾正。家長應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今天我們不尊重長者,將來我們年長時,別人同樣也會嫌棄我們;尊重長輩,就是尊重自己的未來。家長亦可以告訴孩子,長輩們在年輕時為小朋友、為社會作出貢獻,現在他們年紀大,行動不便,我們更應關心和照顧他們。

訂 立 家 規

孝順長輩不能只靠簡單的說教,家長可以適當訂立一些家規,讓孩子學會遵守。比如家長可以規定吃飯時,必須要等長輩入席後才能起筷;見到好吃的東西,要與長輩一同分享;要尊重長輩,上學或出門前都要先跟長輩作交代。此外,出門在外見到長輩需要幫忙,應要主動伸出援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遇到長者要主動讓座等。當孩子遵守了這些規則,自然也就懂得孝順長輩。

不孝三大警號

很多家長以為只要自己寵愛子女,孩子就一定會孝順自己。其實不然。若家長盲目溺愛孩子,反而容易導致孩子變得自私,不懂體諒和孝順長輩。以下三種行為更是不孝的信號,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這些行為應立即給予糾正。

不懂感恩

不懂得孝順的子女,會認為家長為他們所做一切都是理所當然,而不知這是家長對自己疼愛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應教導孩子對長輩的付出說 「謝謝」,並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讓他明白做家務並非家長 「專利」。

自私霸道

不懂孝順的孩子習慣霸佔自己喜歡的東西,見到好吃的會自己先吃,見到好玩的就自己獨佔,看電視時只顧看自己喜歡的節目而不理其他人感受。家長切勿輕視這些行為,而應教曉孩子與別人分享並顧及其他人的感受。

頂撞父母

不懂得孝順的孩子多以自己為中心,不會體諒家長的付出,稍有不順就會亂發脾氣,甚至頂撞父母。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先要反思子女為何會頂撞自己,如果是自己的錯,就要向孩子認錯;如果是孩子的錯,就要懲罰孩子,防止其再犯。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