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到針灸的神奇,是初出茅廬的中醫和中醫大師做同樣治療,也會有功力上的分別。而所謂功力,除了是醫師的指力、腰力等基本功外,《黃帝內經》也將最重要的原因告訴了我們:「持針之道,堅者為寶。正指直刺,無針左右。神在秋毫,屬意病者。」
重點在 「神在秋毫」。其中,「神」就是在治療中醫者與患者的精神合一; 「秋毫」就是治療上的細緻入微。最佳的狀態,是醫師在針刺前,屏神靜氣,思路清明,細選穴位,如此入針才能準確無誤;而在進針後也應因應脈象,甚至針尖下的感覺來辨別某些疾病的病性,再對針刺的方向及深度作出調整。
因此,我說針灸秘技幾失傳,神話險成絕響,實在不無道理。過往在西醫學尚未傳入中國之時,我們的前輩先賢曾以針灸之術救治了不少患者。而反觀當今中醫,雖然也有很多人堅持傳統,願意花時間鑽研古書,勤力練功。但同時也有不少或因診症時間所限 、 技 術 所 限 , 流 行 起 「套 餐 針灸」。譬如治腰痛就永遠是某些穴位,治某某病又永遠是另一些穴位。雖然偶有奏效,但始終缺乏了辨證診治的準確性,這離我們祖宗 「神在秋毫」的針灸精神,畢竟相去甚遠。說來這些年,有些病人會說針灸根本無效,甚至看中醫都說要 「夾一夾醫師先」。其根本原因,可是不言而喻了。
蔡梓銘:中醫師、香港中醫學會理事兼慈善基金會秘書長、世界中醫聯合會生殖醫學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