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施政報告,令人欣喜的是現屆政府對教育的重視,基本上全港的教育團體也滿意這份施政報告,也充分體現林鄭特首對重視教育的競選承諾。
資源是重要的。但是,在爭取資源的同時,其實也不應忽略政策和配套上的配合。就以一校一行政為例,政府將會在學校開設一個EO職位,薪金大概是三萬多至五萬多,學校可選擇開設職位,又或領取與薪金等同的資助。政府的好意,是透過增撥資源,聘請專任的行政人才,以減輕老師的行政工作。但是,這個員工實際上會肩負什麼工作、是否全攬學校巨細無遺的行政事務,也是未可知。現實情況是,當涉及一些重大決策,例如全面修葺校舍,這個EO是否參與其中,還是像施政報告所言,主要處理招標等事宜,還是處於灰色地帶,教育局也有需要釐清權責問題。
再以全方位學習津貼為例,政府將增撥資源, 「在人文學科、STEM教育、體藝、德育和公民教育等不同課程範疇,組織更多走出課室的體驗學習活動」,涉及9億元的恆常開支。據教育界的估算,每間有24班的學校,小學每年大概約有70萬元,中學更加有100萬元。在資源充裕的背後,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學校如何落實施政報告的理念,將資源運用到不同範疇,不讓學校側重某一範疇,以讓學生有均衡發展的機會。再者,也必須要有專家就課程發展提出更多的真知灼見,才能真正培育學生成長。
資源是重要,但教育局必須制訂完善的指引與要求,才能將資源用得其所。
吳壁堅: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