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雙截棍,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李小龍和外國人對打時的正氣凜然,又或會不期然哼起周杰倫的金曲: 「快使用雙截棍哼哼哈兮,習武之人切記仁者無敵……」。而這次訪問的主角,不單愛耍雙截棍,更愛研究哲學。他就是本港首位獲得香港國際武術節男子雙截棍冠軍的莊曉榆。
本港首位90後男子雙截冠軍
28歲的小榆,外表和普通香港男生無甚分別,談吐溫文,如果不是那黝黑的皮膚和結實的臂膀,很難想像他竟是雙截棍好手, 15歲起自學雙截棍,更代表香港出賽奪獎。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榆走上習武之路,原來是為了啖 「氣」。
「我細個被爸爸打,覺得被睇小,所以想健身練大隻,想爭氣唔被睇小。」回想往事,小榆也不禁輕笑。他說現在明白其實當年爸爸只是工作壓力大,又不懂表達,才以打罵方式對待子女,沒料到陰錯陽差卻成就了兒子的一身武藝。
為什麼會喜歡雙截棍?模仿李小龍當然是練棍之人的不二答案。李小龍揮棍時的功架及英武深深吸引了小榆,他的第一根雙截棍是在超市購買的木製棍,當時只是單純抱着玩玩的心態,隨後跟着網上視頻學習,一招一式全憑自我領悟。而愈接觸雙截棍,小榆就更愛它的剛柔並重。
「雙截棍感覺好兇猛,但其實它是一種自我展現,將人的內在、內涵和思想演示出來,我覺得這和我很相似,外貌看似兇惡,但其實是個很溫柔的人,而招式的剛猛又正好中和我的性格。」他說。

練棍的過程也是一種修煉,小榆試過被棍扑到頭破血流,額上縫了三針,痛得流下男兒淚;也試過練夾棍招式時夾扯腋毛,既尷尬又痛,而最要忍受的,是孤獨。
他說: 「我教過好多學生,好多一開始滿懷熱誠,幾個月後就嫌悶放棄,學雙截棍是好悶的,因為你可能要因為一個動作重複練一千甚至一萬次,但其實就是要學習享受自己練習的過程,學習堅毅不放棄!」

愛哲學常自我反思
小榆鑽研創造出一套專屬棍術,甚至有機會在電視上演出,揚名在外。而哲學,則教曉他發展內在涵養。哲學對一般人而言,很深,很玄,很奧妙。但愛閱讀的小榆,四年前開始接觸哲學後卻產生極大興趣: 「我發現哲學影響人類深遠,我們現在的生活,其實很大程度是活在思想家的觀念中。」
學習探尋事物的本質,小榆也開始反思自己的不足。他意識到許多社會紛爭往往是因為人流於表面便去標籤、批判,所以學習讓自己安靜,沉澱心靈,去了解自己的長短處,接納和尊重別人的優缺點。
融會貫通,將哲學與雙截棍結合,他視棍術為一套展現自我的藝術,「表演雙截棍時,形體上展示出來的其實是反映個人的真實內心情感,所以我覺得雙截棍也是一種剛柔並重的哲學。」
北上創業 成立影視製作公司
訪問當天,小榆剛從廣州趕回香港,原來今年他首嘗創業,藉過去幕前演出建立的人脈,在內地成立了自己的影視製作公司,公司業務包括廣告、影片製作等。
小榆有意以青年人為題,創作一系列的微電影、短片,宣揚青少年應該相信自己、發揮自身所長的正面訊息。他說,期望有朝一日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但同時也不太執著生意得失,「學雙截棍時都有經歷過失敗傷痛,這樣才會成長。經營企業也是一種心態,唔怕死,內心強大勝於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