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嘉苓:結合「醫養康智」助長者安心養老

筆者曾在九龍區安老院做義工,看着老人們住在簡陋的安老院舍中,心中實感酸楚。因此建議相關機構考慮未來可否參考「深港通」、「債券通」,在大灣區內推出「醫療通」,通過打通兩地醫療體系差異,讓本港長者在內地也可以享用優質醫療服務,幫助長者安心回內地養老。

在一些本地機構看來,長者回內地養老無疑損害本地安老市場的利益,香港本身有獨立的安老市場,有安老服務機構及從業員,這是推廣大灣區養老是必須注意的要素,不要好心做壞事。樂齡科技計劃對安老服務至關重要,現時很多安老院的長者還是用「茶記叮叮鐘」來呼喚救援,若行動不便,根本就難以使用,且叮叮鐘無連接警報系統。有些安老院在2016年引入電子化藥物管理技術,但卻被社署告知違反《安老院舍藥物管理指南》中 「不能將藥物拆包分配」的規定。政策及法例法規落後,未能同科技與時並進,亟需 「拆牆鬆綁」。

據統計,20年後的65歲及以上長者人口將會劇增一倍,香港面臨着「高齡海嘯」的巨大挑戰。這需要結合醫療、養老、復康、智能科技,四個要素缺一不可,才為長者提供完善的安老服務,令他們操勞大半生之後,能夠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蔡嘉苓:香港青年媒體人、香港青年新媒體聯盟執行主席、就是敢言副秘書長



發表迴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