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生許龍杰:SEN評估非洪水猛獸

對於SEN(特殊教育需要),香港一些家長往往採取不理會態度,一些則會將其誇大化。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精神科醫生許龍杰認為關鍵在於教育的缺乏。有見及此,近年許龍杰身體力行,經常到處出席講座,希望讓越來越多人認識SEN。

訪問者:梁思韻
受訪者:許龍杰

梁:我有個朋友,他的兒子想做SEN評估,找何人最適合?他擔心學校收到報告,會將其兒子標籤。
許 :評估並非洪水猛獸,英文是Assessment。例如測驗評分,也屬Assessment。精神科醫生以專家身份用客觀工具及抽離去評估小朋友,準確度會較高,然後將情況告知學校。

梁:及早評估是否有利小朋友發展?
許:評估好像一面鏡子,將問題客觀照出來。理論上評估多多益善,百利無害。

梁:香港幼兒階段的評估足不足夠?還欠缺什麼?
許:絕對不足夠,原因是欠缺資源。目前香港出生的兒童,首先由健康院跟進。如發現問題,就會轉介到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作進一步評估。評估完之後,若有問題便會再轉介到兒童精神料。由於每次轉介都要排期,由小朋友發現問題到開始接受治療,要數年時間,小朋友往往錯過小一前的訓練黃金時間。政府最近提倡學前教育及早識別,我絕對支持,但現況是及早識別嚴重不足夠。

梁:有很多個案,小朋友六歲前徵狀未出現,家長知道後又採取拖字訣,往往拖到高小才重視,未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及早識別不足夠的問題在那裏?
許:專業人士不足,令每一次轉介都要排期,拖延治療。而且評估只是第一步,評估後要作訓練及學校的配合。但現實是訓練不足,而且學校亦欠缺支援。

梁:學校的支援嚴重不足,你認為教育局要怎樣做,才可改變現狀?
許:現在的課程是一刀切方式,所有主流學校推出的課程都一樣。我認為政府要檢討整個課程,特別是幼稚園及初小,課程要大幅改革。最近TSA引起熱烈爭議,正因為教育制度未有調節學習差異的問題。學習差異是天生,關於腦部的問題,無論用什麼教學方法都沒有辦法去解決。

梁:那麼對於學習差異的解決方法,有什麼好建議?
許:重點是Diversification,即是將課程多樣化。

梁:對於學習較差的小朋友,減少功課分量能否改善情況?
許:學習差異是關於腦部的問題,即使分量減少,學習較差的那一群也做不到。要照顧這群人,不能以一刀切方式教學,要作針對性。但因為資源問題,難以一對一教學,教育局亦有苦自己知。

梁:政府資源問題未解決,老師固有想法亦難以轉變,那麼家長可用什麼方法應對呢?
許:家長要調適心態,想法不要 「離地」,不要和其他小朋友比較。因為學習差異是腦部發展問題,不能改變,這樣他們才會接受現實。

026QC005_
▲許龍杰接受梁思韻專訪

思韻後記:
我看過一本由哈佛教授Tal Ben-Shahar所寫的一本書《Happier》,帶出的訊息是 「人要活得有意義,就是能夠發揮所長,感覺如意」。正如許醫生所說,小朋友十隻手指有長短,SEN只是短在專注力,但同時會有強項,只要能夠發揮所長亦會取得成功。事實上,不少SEN成長後,在藝術、體育及管理等層面皆取得不俗的成就。

.梁思韻(Renee Leung):教育工作者,在多間報刊撰文,專注親子教育、地區政策等議題,透過文字宣揚愛的教育。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