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觀塘區、被稱為 「四彩」 的公屋彩福邨、彩盈邨、彩德邨和彩霞邨,近年年青人口逐漸增加。有見及此,觀塘區議員顏汶羽成立非牟利青年組織 「彩里」 ,為邨裏年青人築起平台,提升鄰里間的凝聚力。
青年鄰里互動
打開 「彩里」的Facebook專頁,詳細記錄了 「彩里」過往豐富多彩的活動。 「我覺得是恰當的時機,成立一個地區情的青年團體,讓年青人有一個凝聚的平台和組織,舉辦一些大家都喜歡參與的活動。」身兼青年民建聯主席的顏汶羽接受《龍週》專訪時,娓娓道出 「彩里」的誕生過程。
原來,除了彩霞邨,彩福邨、彩盈邨和彩德邨都是相對較新的屋邨,在2010年左右開始陸續入伙。通常新入伙的屋邨住戶都是年輕家庭帶着小朋友,如今七、八年過去,當時的小朋友已長大成為青年。在該區服務多年的顏汶羽看着這群孩子長大,有感需要為他們做些事,於是在一年前成立 「彩里」。 「彩」代表 「四彩」、 「里」代表 「鄰里」,會員主要是大專生和剛出來工作的年青人。

屋邨展覽 增長歷史知識
「彩里」的活動包羅萬有─遊艇派對、釣墨魚、冰皮月餅DIY課程等都很受歡迎,較為靜態的如學習歷史的活動亦不乏捧場客。此外, 「彩里」也不時舉行活動,幫助本地年青人認識內地。
「我們曾經邀請公開大學歷史系趙雨樂教授與青年茶敘,主題為 『從中日戰爭電視劇說民族主義』,利用熱播中電視劇的內容引起話題,這樣對年青人來說沒那麼沉悶。」顏汶羽說,他們也會在邨內擺放一些展板和問答遊戲,過去曾舉辦過有關國慶、回歸、南京大屠殺80周年的展覽,而最近一次是介紹十九大。
顏汶羽坦言,從活動過程中發現部分年青人對歷史認識不深。 「我向政府海防博物館借了一套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展板,他們看後,才知道原來日本還未就事件承認錯誤。」他說,這正說明這些活動能幫助年青人增長知識,以及國家的過去與未來。
一切從關心社區開始
現今都市人生活繁忙,年青人亦不例外,整天忙着返工返學,很少有空閒停下來留意自己居住的地方。 「原本應該很熟悉的地方卻是最陌生。我希望透過 『彩里』讓他們認識自己所屬的社區和當中的鄰里關係。」顏汶羽說, 「彩里」最近舉辦的一個手機攝影比賽,主題是 「非一般的觀塘」,要求參賽者提交的作品能反映觀塘特色,讓他們借機仔細觀察這個社區的人和事。
顏汶羽認為,青年人和其他年齡層居民的互動亦相當重要,所以 「彩里」曾聯同不同團體一起探訪
「四彩」長者,希望年青人建立起關心自己所在社區的意識,多關心身邊有需要的人。
值得一提的,「彩里」的活動不止受年青人歡迎,家長亦很受落。顏汶羽說, 「彩里」曾舉辦為期四日三夜的黃埔軍校軍事訓練營,有家長表示孩子回來後學會了獨立,生活習慣變得有規律,大感欣慰。
放手讓年青人話事
「彩里」目前有約100名會員,自成立以來,主要是由十多名青年會員組成的籌委負責運作。擔任顧問的顏汶羽給了年青人很大的自由度,放手讓他們出主意設計活動,並從旁指導和給予後勤支援。
「只要有需要,我們都會做,哪怕人數不多。我試過搞一些活動只得幾個人參加,但只要能滿足那幾個人的期望,我覺得是值得的,因為最重要是幫到他們成長。」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