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樂場乏味 團體籲添特色

本港市區兒童遊樂場的設施缺乏吸引力一直為人詬病。有研究發現,九龍區家長對遊樂場設施安全度評分高,但有趣度評分卻較低。負責調查的西九龍家長聯會主席鄭泳舜認為,有關場地設計多以「官員心態」出發,鮮有顧及到小朋友的需求,呼籲政府改善遊樂場「倒模式」設施,為每個遊樂場加設主題和特色。

20180110p4-image2.jpg
研究團體和一眾「小玩家」都要求政府增加遊樂場的特色

婦女權益聯盟及西九龍家長聯會早前委託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訪問了1200多名育有12歲以下子女的九龍區家長,以及油尖旺區、深水埗區及九龍城區等關注團體,了解兒童使用遊樂設施的現況。

調查:兒童遊樂場安全但欠新意
研究結果發現,受訪家長普遍同意九龍區遊樂場的設施安全可靠,以10分為滿分,安全性的平均評分接近7.5分,但有趣度的評分卻只有5.39分,顯示遊樂場的配備雖安全,但對兒童卻沒有足夠的吸引力。研究又調查了受訪者帶子女到遊樂場的平均日數,發現5歲至7歲小孩平均一星期到訪遊樂場2.97日;8歲至12歲小孩平均只有2.37日,估計是部分遊樂場的設施吸引力不足,或因學業和參加課餘活動,未能抽空到遊樂場。
研究同時發現,對兒童遊樂場數量的充足度平均評分亦只有5.71分,反映家長認為區內兒童遊樂場數量有上升空間。
20180110p4-image9

逾半家長 冀加入刺激感官元素
研究團體又到油尖旺區九龍公園、深水埗區荔枝角公園,及九龍城區和黃公園三個遊樂場實地考察,結果發現區內兒童遊樂場遊樂設施過分單一,大多是「倒模式」的組合設施,一些舊屋邨的遊樂設施更已過時和十分殘舊。其中荔枝角公園遊樂場更有滑梯損毀長達三個月仍未修復。
研究指出,五成半家長希望九龍區遊樂場加入刺激感官的元素,例如水和沙等大自然物料,讓兒童有機會接觸不同的質感,體驗其獨特的觸感和特性,加深親身學習的經驗,刺激小孩觸覺;同時亦有約五成家長希望遊樂設施有自然生態和增強親子互動的元素。
身兼民建聯深水埗區議員的鄭泳舜指出,九龍共有134處兒童遊樂設施,但相對區內兒童人口,平均每2000名適齡(12歲以下)兒童分享一個遊樂場,反映兒童遊樂設施十分欠缺。
鄭泳舜表示,過去曾透過深水埗區議會向政府建議,在地區兒童遊樂場加入玩沙池,但當局擔心有雀鳥在沙池排便,兒童使用後會感染禽流感,不願意跟進有關提議。
他批評,政府考慮用家安全及衛生管理難度並沒有錯,但作為政府,應該在管理與社區需求兩者之間妥善平衡, 「如果只係方便管理,但令到用家覺得都唔想玩,其實反而浪費公共空間!」

20180110p4-image5.jpg
鄭泳舜(右二)認為九龍區欠缺兒童遊樂設施

區議員:當局只圖方便管理 無考慮用家需要
婦女權益聯會主席、黃大仙區區議員雷啟蓮也指出,調查中有不少家長意見指出,希望遊樂場有更多自然因素、有教育因素在內,但現時的公營兒童遊樂設施卻只是「重量不重質」。
雷啟蓮透露,有議員同事多次透過區議會反映,要求在區內加設沙池等新的遊樂設施,讓區內小朋友可以體驗一下,但康文署卻多番以衛生條件為理由回絕。由此可見康文署在處理該問題上,更多的用「管理者」心態出發,為了方便管理,沒有考慮用家的需要。

20180110p4-image3.jpg
婦女權益聯會主席雷啟蓮批評當局設計兒童遊樂場時,只考慮方便管理,沒有考慮用家的需要

婦女權益聯會代表、油尖旺區區議員黃舒明也指出,兒童遊樂設施對於社區來說, 「不是有了就可以」,還要考慮區內兒童人口的切實需要,「唔同年齡的小朋友需要的遊樂設施都唔一樣!」建議有關部門應該隨着區內兒童人口的成長,適時更換設施,既可以保持遊樂場的新鮮度,又能讓遊樂空間不至於因失去吸引力而丟空。

20180110p4-image4.jpg
婦女權益聯會代表黃舒明建議有關部門適時更換遊樂場設施,保持遊樂場的新鮮感

研究報告同時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改善公式化的設施,為每個遊樂場加設主題和特色;訂立專為香港而設的兒童遊樂場安全措施及標準;檢討現時公私營合作遊樂場的特點、可達性和公眾使用率;研究增加公營室內遊樂場設施;加強家長教育和宣傳。

「小玩家」轟遊樂場好悶
「九龍區兒童遊樂場設施研究報告」顯示區內兒童遊樂設施不足之餘,原來身為用家的小朋友也不太欣賞。
「廣州的遊樂場仲好玩!」9歲「小玩家」Roony表示,他家住黃大仙區,區內多個公園的兒童設備「倒模」一樣,毫無新意,而且一到假日到處都是人,坦言「根本玩唔到」!Rooney曾隨家人返廣州探親,體驗當地的遊樂場後認為「起碼地方大一點,可以跑!設備也比較多」
現年10歲的Ryan憶述,以前上幼稚園時,他幾乎日日都要去家附近的遊樂場玩,最喜歡的就是滑梯。但隨着他長大、變高,不足三呎高的滑梯已不再刺激。「以前覺得滑梯很長、很好玩,
但現在反而覺得又小又短。」有空閒時,Ryan寧願打籃球、玩電腦遊戲,都不會再去遊樂場, 「現在都是更小的小朋友在那裏玩了。」
20180110p4-image10

鄭泳舜:遊樂場可促進家庭關係
古語有云, 「勤有功,戲無益。」不過,育有三名子女的鄭泳舜表示,小朋友到遊樂場玩耍也有很多好處, 「在剛剛過去的聖誕節,我就帶三個子女去公園玩,不但可以活動身心,仲可以促進家庭關係!」
他認為,一個「好玩」的兒童遊樂場應該是將「學」與「玩」的元素結合,讓小朋友透過遊戲的方式,學習與主題相關的內容,以及透過接觸不同物料來鍛煉五感。而家長可以透過與小朋友的互動,增進雙方的感情。

宜參考內地及國外設計
從事教育工作的婦女權益聯會代表梁思韻也指出,遊樂場對兒童成長十分重要,透過不同主題的遊戲設施,可以刺激兒童的空間感、觸覺等感官功能的成長,也可透過與同齡小朋友在公園的互動,培養社交能力。梁思韻批評,康文署為了方便管理,設計兒童遊樂場時多為「倒模式」,缺乏主題式遊樂場。她建議政府可參考內地及國外的遊樂場設計,包括北京頤堤港兒童遊樂場、日本東京Nishi Rokugo遊樂場、丹麥哥本哈根The Brumleby Playground、澳洲悉尼Lake Macquarie Variety Playground、美國猶他州Neptune Park Playground。
她說,許多外國兒童遊樂場均是透過多元化的用料,創新有趣的設計,在顧及安全性的大原則下,同時提供不同的感官刺激,可以激發起兒童的想像力,也大大提高使用者的樂趣。

20180110p4-image6
日本東京 Nishi Rokugo 遊樂場
20180110p4-image7
丹麥哥本哈根 The Brumleby Playground
20180110p4-image8
澳洲悉尼 Lake Macquarie Variety Playground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Kowloon Post 龍週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