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井圓佛會 數年如一日 傳播慈善精神

對於本期要介紹的「東井圓佛會」,大部分香港人可能不太為意,可是觀塘的街坊特別是翠屏北邨老人家,對於「東井圓」卻是耳熟能詳,皆因在屋邨內的翠愉樓有一間以「東井圓佛會」及其創辦人林東命名的診所——「東井圓林東慈善診所」,數年如一日開門服務區內街坊,每天向約50位街坊提供中醫義診服務,並送贈中藥。

20171227p8-image2
「東井圓林東慈善診所」已為超過50000人次診症贈藥,深受區內基層和長者的歡迎

林東接受訪問時表示,慈善診所自啟用後,至今年初已為超過5萬人次診症贈藥,深受區內基層和長者的歡迎,在為他們除病解困的同時,亦讓他們感受到善心人的關愛。

為逾5萬人次診症贈藥
「東井圓佛會」是本港註冊的非牟利團體,以濟公活佛為師,致力弘揚「無我利他、上善若水、濟世為懷、天下為公」的濟公精神,成立20年來,慈善項目逾60個,包括在內地20多個省縣市向40多所學校捐建校舍、教學樓及教學設施,並在港澳甚至加拿大舉辦學界比賽、展覽、論壇和研討會,以至舉行大型飄色巡遊以推動中華文化和德育工作。
在香港, 「東井圓佛會」於2013年加入社會服務聯會,成為社聯的機構會員之一;至今,「東井圓佛會」義工已經連續15年獲社會福利署頒發社會義工服務團體金獎。
林東說: 「一顆芝麻儘管小,但如果撒播出去,可以生出很多芝麻。」在「東井圓」不少會員或家人都曾親歷病苦,深知道受難的人的需要,因此樂於參與義工服務,回饋他人。

20171227p8-image3
 林東發動親友、熱心人士向內地單位捐款超過6000萬港元

全港推動道德教育
早前,「東井圓佛會」和「東井圓林東慈善基金」在維園舉辦「全城德育發展計劃」,以「不朽寶典:中華文化五千年」為主題,希望喚起港人對道德教育的重視,及欣賞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開幕當日,有約280名幼稚園、小學學生及老師參加了「尊師開筆禮」環節,大家行過拱手禮,之後習(仁)字,透過仁字,讓學生學習人與人相處之道,再獻上感恩花去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活動中還舉行飄色巡遊,展示了傳統華夏文化。
林東說,「功德在你心、文明伴我行」,推廣中華傳統文化可令當代人認識傳統文化的優秀部分,讓年輕人有身為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東井圓佛會」早前在屯門獲得一塊地,為推廣中華文化,決定將之興建為濟公文化院。

20171227p8-image4
「尊師開筆禮」 讓學生學習人與人之相處之道

創辦人被譽 「平民慈善家」
現年90多歲的林東,擁有不少個人榮譽,不但被評為「中國十大慈善家」之一,更獲中華慈善總會頒發「最無私奉獻獎」。他不是富豪,卻十年如一日的為窮人化緣,發動親友、熱心人士向內地捐款超過6000萬港元,因而被傳媒冠以「平民慈善家」稱號。在普通人看來,林東「很有錢」,但他卻說: 「我不是有錢,而是我有心」。
林東生於上世紀30年代的舊中國,自幼被家人遺棄,加上長年戰亂,少年的他在乞討、飢餓、疾病、貧困中度過,受盡苦難心酸,好不容易才生存下來,體會到他人的關愛對苦難者的重要。

兒時捱苦深諳關懷重要
解放後,林東雖過了一段安穩的日子,可惜又不幸因工傷意外和中風後遺症而半身不遂;在命懸一線之際,得蒙佛恩而奇跡康復,遂以濟公活佛為師,效法濟公濟世助人精神,於1998年創辦「東井圓」。
林東說,創辦「東井圓佛會」是希望凝聚會員一起落實「以國為主、以民為本、慈善報國」的精神。他雖已屆九十高齡,但身體力行,以實踐「留有餘之地以報國家,留有餘之財以助造化,留有餘之祿以饋社會,留有餘之福以蔭子孫」的理念。

20171227p8-image5
林東不是富豪,卻十年如一日的為窮人化緣,被傳媒冠以 「平民慈善家」 稱號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