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新動力與公開大學科技學院在維港採集海水樣本進行檢驗,結果顯示整體水質令人滿意,適宜游泳。但若仔細研究檢驗報告,則發現水質仍有改善空間。當時抽驗了共3個層次的海水樣本,其中最接近水面的淺層結果最理想,其次是4米深的中層,最差是8米深層。公開大學因此建議泳手不要潛水。
如果說維港是旅客在香港必到的景點之一,維港沿岸則是許多港人的公共空間。然而,近年維港沿岸水質差強人意,紅磡、大角咀、油麻地等區更是重災區,海水臭味難擋。多年來致力推動改善維港水質的九龍西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認為,若政府能投放一百億元以換取一個清潔美麗的海港並不為過。她建議當局參考外地採用生物科技等技術,並以短、中、長期方式處理維港水質問題。
深層水質有改善空間 泳手勿潛水
今年10月底舉行的維港渡海泳,重返40年前的經典路線,以尖沙咀公眾碼頭為起點,灣仔金紫荊廣場公眾碼頭為終點。賽事吸引了約3000人參與,水質情況自然亦成為關注熱點。
在賽事前一天,西九新動力與公開大學科技學院在維港採集海水樣本進行檢驗,結果顯示整體水質令人滿意,適宜游泳。但若仔細研究檢驗報告,則發現水質仍有改善空間。當時抽驗了共3個層次的海水樣本,其中最接近水面的淺層結果最理想,其次是4米深的中層,最差是8米深層。公開大學因此建議泳手不要潛水。
「其實只是僅僅合格,水面那層可以,但中間和底的就不行了,越去到水底,骯髒得不得了。在外國,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會用生物科技,放一些bacteria(細菌),慢慢就可以清潔海底。」身兼西九新動力主席的梁美芬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指出,現時維港水質只是勉強可以接受,部分沿岸地區如油麻地的情況十分惡劣,她曾接獲不少居民就海水污染問題作出投訴,因此希望政府從海床做起,全面改善維港水質。
梁美芬說,她於2010年開始在立法會通過口頭質詢和動議辯論,要求政府以短、中、長期的方式去改善維港水質,並一直向政府提出幾項建議,包括增加清潔海床淤泥的次數,但清潔時要注意技術,避免將污染物挖出來,浮到水面上。
梁美芬倡仿效新台 化污流為清泉
比鄰香港的台灣、新加坡等地,近年都在針對河岸水質方面採用了生物科技方式,將原本受污染的水質化為清泉,並將岸邊一帶打造出怡人的美景。梁美芬指出,新加坡的河岸餐廳區,該處水質以前又臭又黑,現在卻變成美麗的河畔。其原因在於,政府不只挖河床,更在過程中採用了生物科技改善水質。她以九龍啟德的明渠為例說,現在當局的做法是把它蓋上,其實若用類似新加坡的方法,就可以使水質慢慢變好。
為了「短期醫痛」,梁美芬早年提出採用旱季截流器改善水質,有關部門於2015年8月開始在紅磡使用。有消息指,當局有意在全港使用旱季截流器,但梁美芬坦言,這是治標卻未能治本,既然政府有錢,就應用100億元、200億元還港人一個清潔的海港,對市民的健康,對各項水上活動的發展,如渡海泳等,都會帶來莫大好處。
「如果水質能恢復到20年前左右已經好好,去海灘不用怕突然會有污水沖過來,要知道海水始終是互通的。」梁美芬表示,她和很多市民一樣,小時候會去海灘學游泳,但現在水質變差,許多人都不敢去海灘游泳。
臭氣沖天 源自駁錯渠
事實上,維港水質未如人意,就算不參加渡海泳,亦不代表不受影響。事關不少市民都喜歡到海濱散散步、吹吹海風,甚者緩步跑,鍛煉身體。可是,很多時候隨風吹來的水臭氣味叫人難以忍受,等於是剝削了市民使用海岸的權利。
記者早前從尖沙咀天星碼頭步行至尖東海傍,走到接近紅磡海濱長廊的一段,就強烈感受到臭氣撲鼻,讓人不願多留一刻。梁美芬說,海傍水臭的其中一個原因,涉及到舊式樓宇污水渠和雨水渠錯駁,尤其是大角咀、紅磡等,唐樓林立的舊區,很多都出現污水渠錯駁的情況,這需要政府徹底在地底進行規劃,屬於中期處理水質問題的方案。
她說:「那些渠老化了,可以一步步做,就像市區重建一樣,我認為政府可以在市區重建時一併考慮進行地底污水渠規劃。若可以把香港變成為更漂亮的城市,這些錢是值得花的。」
倡建水上工業區 騰出海濱用地
至於海水污染的其他原因,還包括有人將污水傾倒入海,以及有船隻非法放油等。梁美芬說: 「青衣的船塢、大角咀和油麻地的卸貨區,那些船不只是油倒入海,還有放出污氣,是有揮發性的臭氣,試過有幾十個同學在油麻地天主教學校因聞到這些臭氣而要送院,可見由液體到氣體,都是污染來的。」
她表示,青衣、油麻地和大角咀等地區以前很荒僻,沒有住宅,現在卻有很多住戶聚居,反映香港土地不夠用。當局應考慮在比較偏遠的地方興建一個水上工業區,在當中設置船隻卸貨區、避風港等,以及管理污水,亦可騰出市中心海濱用來建住宅和打造文化區,供市民使用。
加緊規劃 環島海濱指日可待
梁美芬強調,維港水質問題並不是處理一個污點就可以解決,一定要全港性處理, 「維港是全球數一數二的海港,是本港寶貴的資源,尤其西九文化區就快邁進營運階段,我衷心希望市民能在健康環境下享用海濱。」
長遠而言,她認為,政府應增加資源至每年100億元,全面改善水質。而她一直爭取的就是維港環島海濱,期望先易後難逐步動工,特別是現時西九龍多了很多可以去到海邊的設施, 「我們一直強調的是accessibility,讓市民可以去到海濱,政府應該有個長遠的規劃去開發海濱,慢慢地一點一點地接連,就會有一個環島的海濱。」
優化維港海濱 港府撥5億推動發展
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海濱優化, 在最近幾年的特首施政報告中,都有着墨於改善維港水質及海傍環境。現任特首林鄭月娥在10月份公布的首份施政報告就提到,當局正就九龍及新界多個污水系統改善工程,以及雨水渠旱季截流器建造工程進行招標,以加快改善維港近岸氣味問題。她又建議運用首階段5億元專項撥款,推動落實優化海濱的項目,進一步伸延維港兩岸的海濱長廊、美化周邊用地及改善海濱暢達性,供大眾享用。
打通尖東到紅磡4公里海濱長廊
另外,位於紅磡碼頭旁的紅磡海濱花園及尖沙咀海濱花園延伸部分,早在2011年就已經開幕。全長4公里的海濱長廊以「營造一個寧靜舒適的海濱地帶供市民享用」為主要設計概念,除了設有行人徑供市民散步或緩步跑外,沿途亦鋪設有草地。市民及遊客可在這海濱長廊欣賞維港景色及節日煙花。
該段海濱花園打開了原本封閉的一段紅磡海傍,全長約500米的海濱長廊連貫了尖沙咀及紅磡兩處海濱。市民可以通過這段海濱長廊,經梳士巴利道的天橋行人道直達尖沙咀海濱花園及星光大道,也就是全面接通了由尖沙咀天星碼頭一直到紅磡海逸豪園的海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