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以芙:中文英文與國際化

有人希望香港使用多些英文,其中一個考慮是要保持香港國際化的特色。實際上,要成為國際化城市,是否非用英文不可呢?用中文就不能國際化嗎?
怎樣叫做國際化呢?在筆者看來,一個城市若能聚集世界各國的人,並且促進各地文化交流薈萃,就可稱作國際化城市。印象中,美國的紐約、英國的倫敦都是這樣的城市。在亞洲,新加坡和香港則是其中的表表者。這四個城市,的確都使用英文:美英都以英文為母語;新加坡雖以華人為主,但為各族共融,採取了英文為官方語言;至於香港,則是中英並重。
無疑,當今之世,英文在國際上較為流行,因而國際化城市都採用英文,這是有其歷史因素的。但是語言的優勢本是不斷在改變,也是可以創造的。隨着文化強勢,語言自會強勢。現時,中國日益強大,學習中文的人已經越來越多,有人就生出中文代替英文地位的想法。不過,這種語言的角力也伴隨國際政治的角力,殊不簡單。
基本法第九條規定,「香港特區的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除使用中文外,還可以使用英文,英文也是正式語文。」從行文看來,香港中、英文並用,但中文應優於英文。不過,現時人們仍然是重英輕中,即使法庭審訊,也有像程介南那樣欲用中文而不得的情況,可見當局提高中文地位的工作未見成效。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