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得以觀賞澳門國際音樂節上演的歌劇《安德烈.謝尼爾》,當中取材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詩人謝尼爾的故事。謝尼爾支持法國大革命,憐恤低下階層,透過詩歌嘲笑貴族的冷漠,卻得到貴族女兒瑪達蓮娜的仰慕,二人墮入愛河。可嘆的是革命為法國帶來陣痛,到頭來謝尼爾竟死於革命者之手,不過瑪達蓮娜不捨不棄,最後和謝尼爾共赴斷頭台,成就一場可歌可泣的愛情。
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當今之世, 同情低下階層, 反對地產霸權,是社會的主調,一如法國大革命時的反對皇權貴族。不過,同情弱勢的勢力固然要幫助低下階層爭取權益,但是也不要過猶不及,散播仇恨。事實上,富裕階層不一定對低下階層冷漠,好像瑪達蓮娜就為謝尼爾同情低下階層的詩而對他暗生情愫。就是在中國,從前領導共產革命,為窮人發聲的也有不少富家子弟, 例如毛澤東是地主出身,周恩來則出自資本家。
富裕階層因社會結構而佔據較多資源,並不完全是他們本身沒有良知而刻意剝削,只要把社會結構理順,讓財富更公平地分配,便已達到目的。像法國大革命那樣把皇帝送上斷頭台,像中國以前的鬥地主、鬥資本家,都是過了火。詩人謝尼爾是清醒的,故此反對這類行為,可是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實在是一場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