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偉:禮崩樂壞

武王伐紂,牧野之戰,以小勝大,以低文化擊敗高文化。周文王早有憂患意識,得了天下,也居安思危。周初,周公「制禮作樂」,國家有禮可依,井然有序, 「作樂」培育人的心靈,在上位人聽了變得更仁德寬厚,平民百姓聽了,心平氣和,易於管治。家庭和睦,國家穩定和諧,天下太平。
但後來周室中衰,周天子的地位大不如前,各地諸侯坐大,僭越犯上,而諸侯侯國內的家臣也爭權僭越。孔子謂季氏: 「八份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禮」是一種秩序,以維繫各個階層的權利和義務,令上下互相尊重,和平相處,國家得可以長治久安。但禮法崩壞之後,社會失序,人人自危,永無寧日。
所謂「後現代社會」,其實就是現代版的禮崩樂壞,人人只談人權、言論自由、肆無忌憚,放縱自己,在網上「講是非,放流言」,更有人無中生有,指桑罵槐,荼毒大眾。最近香港教育大學的民主牆出現了的字句實是令人痛心。「是可忍,孰不可忍」,已經遭逢巨變,痛失致親,無知恥之徒,竟握手稱慶,幸災樂禍,滅絕人性!事後,更有各式各樣的大字報在中大、城大,各間大學蔓延開去。
「禮崩」是可怕的,動搖了社會的底線;喪失了人的惻隱和憐憫之心。如果社會的根基被挖鬆,道德淪亡,社會崩塌,大家也會誠惶誠恐呢!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Kowloon Post 龍週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