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香江百年滄桑

本報主持:《龍週》每期刊出的九龍故事版面,系列故事見證着香港百年滄桑,九龍地區不少逾百年歷史的建築物、不同地區的歷史面貌,匯聚中西文化共冶一爐。不管歷史洪流如何沖刷,九龍故事亦然有跡可尋,香港依然璀璨。本期作一次盤點來再次呈現。

出版日期:2016.10.26
主題:九龍英童學校

有117年歷史,是本港現存最古舊的英童學校建築,坐落在尖沙咀彌敦道,是一所典型維多利亞時代建築。

出版日期:2016.10.26
主題:前九龍鐵路鐘樓

「尖沙咀鐘樓等」這是很多香港人的共同回憶,落成於1915年的鐘樓展現了英國愛德華時代古典復興建築風格,紅磚與周邊白色的古典裝飾形成強烈對比。

出版日期:2016.11.09
主題:觀塘的市區發展

二戰後的觀塘區的發展突飛猛進,從上世紀50年代的工廠集中地,斗轉星移工廈已經變身成甲級寫字樓,海濱長廊及大型購物商場,而裕民坊一帶的市區重建項目。

出版日期:2016.11.2
主題:紅磡與船塢業的發展

作為海港,香港的船塢業佔據了優越地勢之利,航運與造船及周邊工業以致及後的地產發展也是密不可分。

出版日期:2016.12.07
主題:香港殯儀歷史

香港集合了中國傳統習俗與西方價值觀念,但是作為華人的聚居地,殮葬也是華人視為重要儀式,所以從英政府開始就已立法管理殯儀服務。

出版日期:2017.01.04
主題:淺說土瓜灣今昔

自宋代開始已經有人居住的土瓜灣,是九龍少數的古村落之一,30年代開始輕工業進駐,戰後落成了新式的唐樓是基層聚集的地區,民居與工廠錯落。

出版日期:2017.01.18
主題:新蒲崗回到工廠黃金歲月

本是荒蕪的新蒲崗,上世紀50年代開始已經是工業發展帶動「香港製造」的譽名,隨着啟德機場的遷移,也帶動了該區得以發展住宅及商廈。

出版日期:2017.02.15
主題:紅磡古廟

建於清同治年間的紅磡古廟,是九龍區最大規模的廟宇,每年農曆正月二十六日「觀音開庫」,善信絡繹不絕,香火鼎盛。

出版日期:2017.03.01
主題:紅磡北帝廟

屬三級歷史建築,建造於清朝1876年間,廟內四周有紅色磚牆圍繞,外形古雅別致。廟內北帝像右腳踏靈蛇,左腳踏神龜,意謂無尚權威。

出版日期:2017.03.15
主題:衙前圍的故事

秦朝以來,製鹽業是九龍經濟主要命脈,衙前圍村外的城牆是典型的軍事防衛措施。近年不少原村民賣出祖屋外遷,由於部分村屋經多次重建,已失去保留價值。

出版日期:2017.03.29
主題:大角咀的變遷

大角咀從昔日的漁港到現今填海後的新興住宅區,從興盛的紡織廠、布疋、鈕釦等成衣集中地到天光墟,時至今日舊社區的唐樓、工廠大廈依然佇立。

出版日期:2017.04.12
主題:九龍塘英式花園城

九龍塘地處九龍低窪地帶,昔日因靠近啟德機場,建築物皆有高度限制;附近的五台山也成為追星聖地,70年代共有三家電視台及兩家電台位處九龍塘。

出版日期:2017.04.26
主題:茶果嶺與香港早期採石業

香港開埠初雖是漁港,但採石業亦扮演了重要角色,曾有十個石礦場,1922年茶果嶺盛產花崗石更被標誌為「石丘」。到1947年,油庫設立,茶果嶺進入興旺年代。

出版日期:2017.05.24
主題:鑽石山大磡村的歲月

大磡村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是九龍歷史最悠久的客家村,村民初以務農為主,後來發展採石業。這裏也是香港早期電影業的夢工場,直到1982年政府啟動重建計劃。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