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香港,除了要面對住屋難的困擾外,「交通」亦是一直大家關心的民生議題。從近日的新聞報道中,常有聽到有關交通議題的消息,例如:鐵路事故、道路工程延誤、「網約車」、隧道加價等。這都讓市民感覺香港的交通有惡化跡象。
運房局局長張炳良公布一份有關《公共交通策略研究》報告,提出14項全新措施,藉以改善本港交通服務。看局長的所謂「交通新政」,都是治標不治本,對改善交通起不到作用。
這一份研究報告,雖提出了67項措施,但着墨主要是研究優化公共交通服務,包括鼓勵巴士公司向市民提供多元化服務;另配合政府未來發展新界西改善道路網絡。但這報告對於我們以九龍為家的小市民來說,交通改善仍然是難上加難。
政府近日便就着大老山隧道將會於2018年7月11日專營權屆滿,對有關隧道接收後的管理安排向區議會諮詢。筆者在會上向運輸署官員查詢,政府會否研究當政府全部接收所有由九龍進出新界的過山隧道,能否取消車輛隧道收費,以減輕市民搭巴士的車費負擔?但回覆當然是令人失望。
現時全球不少先進城市,已取消了車輛使用隧道徵費,只有使用超級公路才收費。但香港政府對交通運輸的管理模式,依然是維持五十年不會變。那麼香港的道路及交通服務,又如何可以得到進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