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塘 英式花園城



九龍塘 英式花園城

相片 20-4-2017 下午1 52 30.png

九龍塘地名之起源

九龍塘原為清初復界後客家人建立的一條小村莊的名稱,英人割佔新界前夕,人口約有250人。學者饒玖才認為該村莊的位置為現今界限街警察體育遊樂會。它背靠小山,村前為海濱圍田,有堤壆防止海水湧入。圍田的前身是曬鹽的海灘,過去習慣稱這種海灘為「塘」。該村名為「九龍塘」,大概是指它位於九龍地區的低窪地帶。另一說謂九龍塘村名的來源,乃來自村內的大水塘,水塘出口形成大水坑,即為現今大坑東及大坑西一帶,該水坑延長至南昌街,1980年代才被填平。1897年英國強租界限街以北土地前夕,有商人在界限街以北收購土地,待地價升值後轉賣牟利。村民賣出土地後他遷,九龍塘村亦告湮滅。後來港英政府將該地闢為運動場和休憩地。至於「九龍塘」之名,1920年代的政府地圖,把它移至現今又一村以北位置。

127QC001_
前身為李小龍故居的羅曼酒店

五台山成為
追星者的勝地

及至1960年代,由於香港各個廣播機構均面對遷台的問題,港政府將「廣播道」規劃成廣播業的集中地,將九龍塘的光偉道與安寧道合併,1968年更名為廣播道。到了1970年代,港府決定增加兩間無線電視台。1973年,麗的映聲投得無線電視經營權,並更名為「麗的電視」(於1982年易名亞洲電視,並一直沿用至停播)﹔商業電視有限公司的「佳藝電視」(簡稱「佳視」)則投得另一個純中文台播映權的無線電視台,於1975年啟播。這個時期廣播道共有五家廣播機構,包括三家電視台和兩家電台總部。媒體俗稱廣播道為「五台山」,也成為當時「追星者」的勝地。1974年九廣鐵路局為配合地下鐵路的修築,設立九龍塘站,1979年地下鐵九龍塘站亦告啟用,使九龍塘成為九龍區其中一個重要交通樞紐,加上城市理工學院(即今城市大學)、又一城等專上學府及大型商場的啟用,使九龍塘成為一個集文教、消費娛樂的高級商業住宅混合區。

127QC003_

九龍塘及新界發展有限公司
與九龍塘的開發

1915年,港府開始拍賣九龍仔的官地,吸引地產商的注意。1922年4月,英國愛德華王儲訪港,途經九龍塘時,他表示樂於見到該處發展為英國小鎮式住宅區。

同年以立法局議員義德(Montague Ede)為首的英商,組成「九龍塘及新界發展有限公司」,計劃將九廣鐵路以東,與九龍仔毗鄰的土地,開發成為英國式花園城市。因受1925年省港大罷工及義德逝世的影響,工程因而停頓。罷工結束後,投資者組成「維持會」延續計劃。最後港府決定沒收該公司,並於1929年8月將公司重新登記。結果該計劃在政府的財政支援下於1930年方告完成。該計劃所開闢的10多條道路,都是以英格蘭的地名命名,如雅息士道、律倫道、根德道、志士達道等。

1950年代初,港府將窩打老道以東、蘭開夏道以北的九龍仔部分的土地,開闢為低密度住宅區,區內街道同樣以英格蘭地名命名,如牛津道、劍橋道、對衡道等。因九龍塘靠近啟德機場,故港府對九龍塘的建築物的高度設下限制,使九龍塘成為一個環境幽雅的高尚住宅區。因當地環境清幽、地價較市區廉宜,戰後又有不少大專院校如浸會書院(今浸會大學)、與著名中學如英華書院、九龍真光中學等紛紛遷到九龍塘,確立了九龍塘作為香港文教中心的城市功能。1980年代,九龍塘附近亦開設了不少時鐘酒店,成為情侶的幽會勝地。

127QC002_.jpg

早期浸會書院                現時浸會大學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Kowloon Post 龍週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