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 基層醫療服務迫在眉睫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政府投放在醫療方面的開支也面臨着持續攀升的壓力。有見及此,醫學界越來越多人倡議加強基層醫療,從預防疾病入手,以緩解公共醫療體系壓力。

今年68歲的黃伯,由於身體老邁,平日不時有大小病痛,要去公立醫院看病。他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抱怨說,醫院普通科門診的候診時間很長,每每有百多個病人一大早就在排隊輪候,而每次見醫生的時間卻很短。

輕重病人皆求醫 加重醫院負擔

他說:「我們一些經常在醫院看病的老人家在看完症後交流時都說,醫生看得很快,普通的病三數分鐘內完成,像糖尿病人調校藥物的,也在十多分鐘內就診完症。」

記者問他為何不預約?他說,曾嘗試致電醫院預約看醫生,但發現要輪候數天,直言「那時候都已經病好了!」即使等到見醫生,面見時間一般也只有幾分鐘,看完病未必有時間問其他問題,遑論醫生於診症期間發現他的潛在健康風險。

在本港,不少像黃伯的長者,身體稍為不適,有時不知道所患何病,就直接到公立醫院求醫,無形中加重了醫療體系負擔。另一邊廂,醫院看病輪候時間長,又導致有些基層市民因「怕麻煩」而不主動就醫,結果社區隱藏着許多高健康風險的市民,直至嚴重發病,例如中風、跌倒或心臟病發等入院,才獲跟進,進一步造成公營醫療系統不勝負荷。

面對公營醫療系統服務不足、門診輪候時間過長等問題,政府自上世紀90年代起採取了一系措施,以改善公營系統的基層醫療服務,包括制定基層醫療指南、成立社區健康中心,以及推出長者醫療券和疫苗資助計劃等。

054QC004_
▲不少政黨在地區提供免費量血壓服務,幫助長者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葵青區作試點設地區康健中心

在去年10月公布的施政報告中,特首林鄭月娥除了表明會『大力推動基層醫療健康」,從預防和家居照顧入手,紓緩醫院及急症室負擔,更指會以葵青區作為試點,加強發展「醫社合作」的「地區康健中心」,推廣健康意識及服務長期病患者。

054qc002_.jpg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當時對此解釋,基層醫療是上游,「若基層醫療的工作做得好, 上游的人便不會跌下水,不用下游的醫管局忙於救人。」她說認為基層醫療服務為所有市民而設,在社區對沒患病的、高危的、曾患病入院且有機會重複入院的市民推行預防工作,及早發現其健康問題,可以減少重複入院和對急症室服務的需求。

今年7月,團結香港基金舉行研討會,討論如何改革醫療體系,以應對香港的醫療開支壓力。出席座談的醫學界人士也都認同, 醫療體系應朝基層醫療、日間及社區護理服務的方向改革。
不過,與會人士亦特別關注本港醫療體系出現嚴重分離及斷層的問題。目前約百分之四十六點八的住院病人均被評為「有可能避免的」,又或可透過門診接受治療而毋須住院的。這顯示目前基層醫療、日間及社區護理服務不足以應對長期病患者的需求,亦反映出不同層面的醫療服務之間缺乏連結和整合。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轄下病人權益協會幹事彭鴻昌接受《龍週》訪問時指出,目前基層醫療的工作的確做得不太好,因為過往政府資源一向投放在醫院,屬於第一層的基層醫療服務,政府向來不重視,「現在政府想加強基層醫療,一定要大力投入資源才會見效。」

彭鴻昌表示,政府在葵青區推出一個地區康健中心作為試點,但對於如何令社區與醫院的服務對接卻沒有說清楚;同時,做社區健康工作亦需要社區組織的支援,這方面也沒有詳細交代。

另外,現時長者有長者健康中心,婦女有婦女健康中心,但這些中心的服務容量都非常不足,「如長者健康中心,雖然全港18區都有,但只服務3萬至4萬名的長者。而政府亦無打算把容量提高。」

關注組織:社區與醫院服務要對接

彭鴻昌認為,政府若要在長遠做好醫療服務,基層醫療是大方向,可以讓市民減少生病,做好預防,但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應先定好明確目標,亦不應減輕第二、三層醫療服務的負擔,而推動第一層的基層醫療服務,因果倒置。

智經研究中心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則認為, 要讓基層醫療在香港遍地開花,不能單靠政府,各持份者也可出一分力。例如,基層醫療服務着重的全人醫療服務,需要醫護人員付出時間和心血,不過按服務項目付費的模式,並不會衡量當中的價值或予以補償,醫療保險公司在報銷時,可以作出調整,以反映醫護人員專業服務的價值。

報告指出,另一方面,市民亦需要多加認識基層醫療,重視與家庭醫生之間的關係,改變經常轉換醫生的習慣。

陳凱欣籲增加醫療資源

新學年開學,九龍社團聯會近日在各區進行 「學童眼科檢查」,以儀器檢測近視、散光、色盲、斜視、弱視等,讓家長了解小朋友的眼睛狀況及早護眼。身為聯會健康大使的前食物及衛生局政治助理陳凱欣,也到檢查現場了解及打氣。

054QC007_
▲開學前夕,九龍社團聯會在各區義務為學童檢查眼睛

為驗眼學童打氣
陳凱欣接受《龍週》訪問時表示,支持基層醫療的大方向政策。她舉例說,許多心臟病長者都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如果能夠定時量度血壓,就可以提早知道病情;至於小朋友的視力、營養、牙齒問題也都可以提早檢查預防, 「不用等有事了才去醫院,加重醫院負擔。」 陳凱欣認為,要做好基層醫療服務,最快捷的方法是增加資源,如和非牟利團體或地區組織合作,在每一區開設醫療保健中心, 「現時老人家多是依靠地區人士協助,定期量血壓、血糖和眼睛。如果地區在這方面的工作做得好,就可以減輕醫院的壓力。」

但她也說,醫護人手是一個大問題,政府應研究如何吸引醫護人員留在公營醫療體系服務市民,這方面可考慮從增加培訓及升職機會等着手,以提高他們士氣。

054QC006_
▲九龍社團聯會健康大使陳凱欣到場為驗眼的學童打氣

小知識

什麼是基層醫療?

根據衛生署的定義,醫療系統為病人提供的醫療護理可分為三個層次:基層、第二層及第三層醫療服務。第二層及第三層醫療主要包括專科和醫院服務,基層醫療則是整個醫療系統的第一個層次,也是市民在醫護過程中的首個接觸點,提供預防性的疾病治理。 本港的基層醫療是由許多不同的醫護專業人員所提供,除了中西醫及牙醫,還包括護士、脊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臨床心理學家、營養師、藥劑師、視光師、言語治療師、足病治療師等。

基層醫療提供的服務
●健康促進

●急性及慢性疾病的預防

●健康風險評估和疾病偵察

●急性及慢性疾病的治療和護理

●支援病人自我管理;以及為殘疾人士或末期病患者提供復康、支援和紓緩治療

來源:衛生署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Kowloon Post 龍週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